一撇一捺,落笔有神,书法引导学生感受古韵墨香;一折一剪,栩栩如生,在手工的世界里放飞想象……李惠利中学党委书记夏宏祥介绍,学校开展“每周一歌、每月一品、每期一舞、每年一节”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在校园剧、歌咏会、班级展演等活动中展示艺术才能,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同时,开设音乐鉴赏、歌唱、演奏等校本选修课程,组建音乐、舞蹈、配音、吉他、传统文化等学生社团,满足不同学生的美育需求。

中科院心理所党委书记孙向红研究员致辞表示,2021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后,在关注儿童学习的同时,儿童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中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本次论坛聚焦“双减”后父母养育与儿童社会能力发展,她希望通过交流讨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环境,共同推动新时代儿童“心”护航工作的开展。

从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推进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从大力推动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化、数字化共享,到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将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气象一新、格局一新,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被彻底激活,在新时代展现出蓬勃生机、焕发出巨大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融为一体,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正确精神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