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生明指出,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分析,盗采海砂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犯罪手段不断翻新,有的犯罪分子实施简单粗暴的掠夺式盗采,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且难以修复;有的犯罪分子以合法施工为名在航道海域盗采海砂,大肆攫取国家矿产资源;有的犯罪分子蓄意关闭、盗用其他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来隐藏船只轨迹或非法改装船舶,对航道安全构成巨大潜在风险。二是形成由“采运销”一体化向采运分离、“采运销”专业化演变的发展态势。三是危害十分严重,不仅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资源,而且增加建筑工程领域安全隐患,催生海上黑恶势力犯罪,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因此,必须从严打击、依法整治。

坚持司法与普法相结合。抓好主流媒体阵地的“正能量”输出,同时依托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创新普法宣传方式;通过在“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节日节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白皮书等方式,扩大宣传效果,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的指导、示范、引领作用,将案例编选和发布作为生态环境法治宣传的重要载体。五年来,最高检共发布生态环境资源指导性案例44件,典型案例52批307件。各级检察机关通过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开设公益诉讼线索专栏,研发“随手拍”在线举报平台,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探索与社会公益组织在案件线索移送、专业领域研究、专家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协作。云南省检察院一部检察官在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国家网络视频演讲大赛上生动讲述了检察机关救助西黑冠长臂猿“小平安”的故事,荣获决赛一等奖。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全面推行长江生态法治志愿者服务承诺机制,引导犯罪嫌疑人从生态环境破坏者转变为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登记在册志愿者260余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机关针对在办理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编写《新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图解》,收录在新疆常见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53种,详细介绍植物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保护价值以及图片,实现普法可视可感。湖南省检察机关在全省引领打造汨罗市矿山治理法治教育基地、汉寿县西洞庭湖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法治教育基地和资兴市东江湖区替代性修复法治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教育、警示、预防”功能。

资产评估行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资产评估是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在股票发行实行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资产评估行业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估值定价功能,更好服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在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则通过对资产进行客观科学评估,促进国有资产有序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值得关注的是,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的市场领域,比如数据资产、生态产品、碳产品、知识产权、文化资产等,给资产评估行业带来新“蓝海”。比如,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要顺利把“知产”变“资产”,资产评估大有用武之地。此外,在政府债务、预算绩效管理、盘活国有资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重要领域,资产评估发挥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