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成还记得,2005年前后,正值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调试关键期,几乎需要每日工作到凌晨四五点,休息三四个小时再继续工作。“当时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源于老一辈科学家扎根西部、艰苦奋斗的精神。”他说,正是这种精神,鼓舞着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在重离子加速器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部分“领跑”的跨越。

2019年8月,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为气候投融资领域的信息交流、政策标准研究、产融对接和国际合作搭建了平台。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指导意见》,作为我国气候投融资首份政策性文件,从加快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标准体系、鼓励民间投资和外资参与、支持地方实践和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气候投融资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与《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征集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2022年8月,九部委联合公布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确定了第一批23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目前,这23个试点都全面铺开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进展平稳有序。

“老挝一号”通信卫星项目是中老两国在航天高科技领域合作的重要成果。卫星于2015年11月21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信号覆盖老挝全境以及南亚、东南亚、中国及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覆盖人口约12.8亿。卫星交付后,中老双方合资成立老挝亚太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星公司”),获老挝政府授权开展“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商业运营,提供卫星通信、卫星电视、电信宽带等服务。
